Aeginetia aeginetia (L.) Huth |
there are sometimes some topics to note myself as well as he who surf here. the more details about the experiments are located in: http://sites.google.com/site/generalbotanicalexperiment/ please contact me to get the permission to view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隨便說說. Show all posts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隨便說說. Show all posts
Saturday, July 23, 2011
Sunday, May 22, 2011
台灣語諺語
[2011.05.22] 母親在21日與堂姐堂姐夫們遊了基隆,在暖東苗圃吃到楊梅,台語稱樹梅,他恍然大悟,年輕時在大溪聽到諺語:桃仔肥,李仔瘦,吃樹梅睏杉板。今天才知道,原來樹梅就是國語裡稱的楊梅(幾年前去大陸吃過)。
似乎楊梅不是個很好的水果?
似乎楊梅不是個很好的水果?
Sunday, November 28, 2010
轉變:把這個歷史資料轉成也許還有留的價值的東西
[2010.11.28] 把這個歷史資料轉成也許還有留的價值的東西,這或許是以為這個部落格及其相應的網頁所能存在的價值吧。
怎麼做?就一步一步吧,這是因為受了我的能力限制吧(還是因為沒太多的想法致使?再說了)
怎麼做?就一步一步吧,這是因為受了我的能力限制吧(還是因為沒太多的想法致使?再說了)
Saturday, August 7, 2010
想法2010aug
[2010.08.07] 總有一些想法的:
某些植物是其狀況的重要指標,更可以藉此來判斷其植被狀況的優劣。
這裡涉及的有:優劣怎麼定出分級?這涉及到地景的單位界定及分類。
再者其單元(地景)內的植物。
其實一直在想著怎麼做好一個網頁,還滿難的....
最近單是照片我就整理不完了......
還有,這個部落的文章要整理/清理....
因為工作變了,相對的這個部落格應該也要改屬性了。
[2010.08.08] 開始動工吧,以前留下的東西總要在日後慢慢地改"正"過來。
Wednesday, July 15, 2009
關於這個部落格的方向之改變
[2009.07.16] 我想,到了該做些改變的時候了,主要是關於上課的方式。
剛才看了一下我的筆記本裡的東西,我刪去了時效已過的東西,當時隨手留下的一些想法還有40篇,可能還要花個幾個星期來換到這裡,也略為整理成可以隨時拿來參考的東西。做多少算多少吧。
最主要的變化及新想法是:
1. 這裡將不只有普植,還會包括進來分類及生態。
2. 這裡類似於在做google sites的心得與討論。期待專業網頁的出現(專業?再說啦。)
3. Tags的用法,及部落格的架構,應再研究。
再來是做法了,
1. 從筆記本裡的筆記,看其內容應該落在那裡,再作一個媒合的動作。
2. 逐條先新增到這裡後再看怎麼做吧。
剛才看了一下我的筆記本裡的東西,我刪去了時效已過的東西,當時隨手留下的一些想法還有40篇,可能還要花個幾個星期來換到這裡,也略為整理成可以隨時拿來參考的東西。做多少算多少吧。
最主要的變化及新想法是:
1. 這裡將不只有普植,還會包括進來分類及生態。
2. 這裡類似於在做google sites的心得與討論。期待專業網頁的出現(專業?再說啦。)
3. Tags的用法,及部落格的架構,應再研究。
再來是做法了,
1. 從筆記本裡的筆記,看其內容應該落在那裡,再作一個媒合的動作。
2. 逐條先新增到這裡後再看怎麼做吧。
Monday, July 13, 2009
校園植物的編輯經過
[2009.04.26] 修改目標:加上英文名稱
[2009.05.06] 原來內容真是需要大翻修,其植物學方面的描述對一位生科的學生來說原來是不容易的。
[2009.05.06] 今天中午,開始啟用離線功能,竟然也要登入!!好吧,這樣也好我就不必為了離線狀態而傷腦筋了。
[2009.05.06] 我覺得應該用正式的學名來表示這些植物,而加上英名是必要的。再說了。
[2009.05.08] 問月鈴關於這個實驗的內容,應無所謂的原理目的等。不能說沒有目的,或許我該先設想一下,這個實驗的目的為何。以生科系的立場?以全校普生實驗的學生立場?
[2009.05.09] 發現要寫描述並不容易,而且似乎需要一個範本來參考。
[2009.07.13] 移到協作平台的網頁,並把這些修改的附註放到部落格裡。
Saturday, July 11, 2009
我可以用普植的實驗講義內容重寫來放在網頁上嗎?
[2009.07.11]
如標題所說應該是不可以吧....
可是如果我全部重寫的話應該就沒有問題吧...那麼就用力重寫吧。
這其實涉及的問題還有:
材料、應用、及修改。修改的意思是:有些材料應可以是比較隨手可得的東西。
那麼,也許我第一個步驟應是先讓這個協作平台不要開放。
好吧,先這麼做...
[2009.07.13] 已建立我的花的頁面,但是在小修普植實驗時,才發現,這根本是二回事...普植是普植,而我的觀念是我的觀念...再說了。
如標題所說應該是不可以吧....
可是如果我全部重寫的話應該就沒有問題吧...那麼就用力重寫吧。
這其實涉及的問題還有:
材料、應用、及修改。修改的意思是:有些材料應可以是比較隨手可得的東西。
那麼,也許我第一個步驟應是先讓這個協作平台不要開放。
好吧,先這麼做...
[2009.07.13] 已建立我的花的頁面,但是在小修普植實驗時,才發現,這根本是二回事...普植是普植,而我的觀念是我的觀念...再說了。
Friday, July 10, 2009
隨便說說,可以吧
[2009.07.10] 還在想說要怎麼持續地進行修改講義的工作。還要做嗎?也許我很快地要離開這個領域了....可麼說又有點不對,因為,當一天和尚就敲一天的鐘。
那麼還是做吧,無法完成的話是宿命,可以完成的話是我幸。
隨便說說可以吧,可。
至少這是我在七月份的一篇blog,
現在的目標是:
在my site 裡,做編整講義的事,標的是英文的,植物學的入門,以生科系的教材為骨幹。
我會不會被系裡的老們公幹?希望不會。知識是公開的不是販賣的不是私有的...呵呵,大帽子。
就做吧,其他的管他。先從架構開始吧,內容?再說。
打開我的協作平台原來已經有了架構了,當時是為了羅娜做的吧,那就繼續加油了。
那麼還是做吧,無法完成的話是宿命,可以完成的話是我幸。
隨便說說可以吧,可。
至少這是我在七月份的一篇blog,
現在的目標是:
在my site 裡,做編整講義的事,標的是英文的,植物學的入門,以生科系的教材為骨幹。
我會不會被系裡的老們公幹?希望不會。知識是公開的不是販賣的不是私有的...呵呵,大帽子。
就做吧,其他的管他。先從架構開始吧,內容?再說。
打開我的協作平台原來已經有了架構了,當時是為了羅娜做的吧,那就繼續加油了。
Saturday, June 27, 2009
統整成一份文件,在文件裡?
先就如此吧,還真是還不太了解要怎麼做,就做做看囉。
[2009.07.17] 最後的結果:把原先這裡的構想,放到文件裡,要整理一個課程的架構。
我的想法是把這個部落裡的東西統整一下,然後有系統地放到古溝文件裡。這這個暑假裡的重要工作吧。
[2009.06.27]
幾個想法及問題在這裡慢慢提吧:
1. 助教的職責?
2. 助教的角色?
3. 助教如何備課?
課程?
一門課的程序(進行)?過程?目的?
一定要做的事?
課程如何訂定?內容如何充實?
教學成效如何評定?
報告?小考?期中期末考?評等?
我的課:
現在大部份的課程大致上是:
學年度的上半學期:普生實驗普植部份+教學實習
學年度的下半學期:植物分類學實驗+生態學實驗。
[2009.07.17] 最後的結果:把原先這裡的構想,放到文件裡,要整理一個課程的架構。
Saturday, February 21, 2009
開學啦,而且第一週已經結束啦!!
會在這裡胡言亂語,主要是因為本學期的課有植物分類學實驗這個部份,而就上課而言,這個部落格畢竟是比較針對我自己的部份。
所以還是在這裡先留下一些東西,日後也方便整理出一些SOP吧。
昨天碰到的問題:很多事情具有不確定性。
一、備課:在上課的前一天,才跟另一助教敲定上課的分工,我是有點倚老賣老啦,不過也是給他表現,我也看看他的上課方式。在今年,因為增加了草本植物社會的調查,這個部份我想重新寫一份講義,或許可以放在生態講義中。
二、課程日程確定:
因為要出野外,所以要跟學生講好野外的時間。現在二門有野外課的部份我有點傷腦筋,不過似乎沒有衝到的感覺。這是我太渾沌吧,沒有搞到夠清楚。除了我的時間是個限制外,學生的時間也是很麻煩,除了本系的活動外,還有學生個人修課狀況。其他的課程也有野外課程,常常就會衝到,不過我的說法是請他擇一參加,另一邊請假,忘了跟他們說,我可以出具假單...算了,有需要他們得自行向我申請。
再有一個限制因素,主要的參訪地,例如福山植物園、梅峰的住宿情況等。這些都得在週一時開始進行工作了。
所以還是在這裡先留下一些東西,日後也方便整理出一些SOP吧。
昨天碰到的問題:很多事情具有不確定性。
一、備課:在上課的前一天,才跟另一助教敲定上課的分工,我是有點倚老賣老啦,不過也是給他表現,我也看看他的上課方式。在今年,因為增加了草本植物社會的調查,這個部份我想重新寫一份講義,或許可以放在生態講義中。
二、課程日程確定:
因為要出野外,所以要跟學生講好野外的時間。現在二門有野外課的部份我有點傷腦筋,不過似乎沒有衝到的感覺。這是我太渾沌吧,沒有搞到夠清楚。除了我的時間是個限制外,學生的時間也是很麻煩,除了本系的活動外,還有學生個人修課狀況。其他的課程也有野外課程,常常就會衝到,不過我的說法是請他擇一參加,另一邊請假,忘了跟他們說,我可以出具假單...算了,有需要他們得自行向我申請。
再有一個限制因素,主要的參訪地,例如福山植物園、梅峰的住宿情況等。這些都得在週一時開始進行工作了。
Sunday, November 16, 2008
顯微鏡-課堂上介紹工具的重要性
課堂上介紹工具的重要性:
各種不同的課程有不同的工具或儀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所以了解工具是第一步。不過就像鄧不利在對哈利波特說到霍格華茲時,就說他對這座城堡,從來都一直有不同的體認,而也從也不可能完全瞭解它。
會記這一段是在看水黴菌時,因為封片劑較厚,而對鏡頭/或是玻片已造成損傷...而在我發現不妥時,傷害已經造成了。
問題來了,那裡出問題?
可能是玻片的問題。這些買來的玻片太厚了。
一個是顯微鏡的問題。雖然才用了沒幾年(2-5年, 至2008年),但是還是有些值得注意的缺點。
老師說,NIKON的問題很少,LEICA的根本未出現過問題,但為什麼這批新的LEICA有問題?
結論是,要提醒同學:
1. 善待自己的工具。
2. 要有警覺性,發現不妥要立即反應,確定是否真的有問題。
3. 多方開發自己不知道的功能(可能我們都太習慣別人給了我們套裝知識)
4. 明確知道那些是正常的那些是不正常的
各種不同的課程有不同的工具或儀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所以了解工具是第一步。不過就像鄧不利在對哈利波特說到霍格華茲時,就說他對這座城堡,從來都一直有不同的體認,而也從也不可能完全瞭解它。
會記這一段是在看水黴菌時,因為封片劑較厚,而對鏡頭/或是玻片已造成損傷...而在我發現不妥時,傷害已經造成了。
問題來了,那裡出問題?
可能是玻片的問題。這些買來的玻片太厚了。
一個是顯微鏡的問題。雖然才用了沒幾年(2-5年, 至2008年),但是還是有些值得注意的缺點。
老師說,NIKON的問題很少,LEICA的根本未出現過問題,但為什麼這批新的LEICA有問題?
結論是,要提醒同學:
1. 善待自己的工具。
2. 要有警覺性,發現不妥要立即反應,確定是否真的有問題。
3. 多方開發自己不知道的功能(可能我們都太習慣別人給了我們套裝知識)
4. 明確知道那些是正常的那些是不正常的
Wednesday, November 5, 2008
隨意調查--校園植物
原來週四的服務課在中午之後開始,我這兩週就都提早到研一前去做"調查"。
這個"調查"是極簡陋的方式,由我一人獨力去做,花的時間到今天已是第二次約二個多小時(就研一前草地週圍而言)。至於到把那張研一的地圖填滿,還要調查1-2次,約3個小時吧。
這裡主要是記錄一下的調查方法(這算是方法嗎?)
時間
2008.10.30第一次
2008.11.06 第二次
地點:
木本植物:研一舍週邊,詳見[109研一]圖。草本植物在2008.11.06時,採即時觀察,主要是要記錄草本植物種類(侷限在大片草地上,停車場上水泥磚上未計)。
方法:
1. 先行由google earth列印出區域照片,按照片中的樹,現場予以記錄,粗估胸徑粗大者(>50公分者,但沒有用尺量)
2. 草本植物的部份,則由[109研一]圖所標示的範圍,粗估幾種植物的覆蓋度,主要是要收種類。未知的種類則再說。
3. 預計下次可能是下午去確認一下未知的草本種類。
這裡的觀察結果暫時放在 my site協作平台。
我還想做件事,就是plot出一些重要樹種的地圖。再說了
這個"調查"是極簡陋的方式,由我一人獨力去做,花的時間到今天已是第二次約二個多小時(就研一前草地週圍而言)。至於到把那張研一的地圖填滿,還要調查1-2次,約3個小時吧。
這裡主要是記錄一下的調查方法(這算是方法嗎?)
時間
2008.10.30第一次
2008.11.06 第二次
地點:
木本植物:研一舍週邊,詳見[109研一]圖。草本植物在2008.11.06時,採即時觀察,主要是要記錄草本植物種類(侷限在大片草地上,停車場上水泥磚上未計)。
方法:
1. 先行由google earth列印出區域照片,按照片中的樹,現場予以記錄,粗估胸徑粗大者(>50公分者,但沒有用尺量)
2. 草本植物的部份,則由[109研一]圖所標示的範圍,粗估幾種植物的覆蓋度,主要是要收種類。未知的種類則再說。
3. 預計下次可能是下午去確認一下未知的草本種類。
這裡的觀察結果暫時放在 my site協作平台。
我還想做件事,就是plot出一些重要樹種的地圖。再說了
Sunday, November 2, 2008
實驗室幾件小事
這是發生在實驗室裡的幾件小事,算是在這裡記錄一點[文化]。
穿實驗衣:這是2008年9月開始,由院長下達的規定。理論上應該要穿的,為的是[意外]要是真的發生了,有件實驗衣可以有一重保障。
實驗室裡是禁止飲食的。但是現在學生次文化裡的一個普遍現象是,人手一杯,人手一瓶飲水,而更別提特意在上課時用餐、吃點心等。
我想我以後會提一些意外,有道聽塗說的,有胡扯的,但重要的是有實際我經驗的。
1. 桌上的飲料:據說,有人在桌上擺飲料,在不經意間,錯拿了另個實驗用的瓶子,一口灌入實驗用的溶液。
2. 這是親身經驗,告訴我,隨時洗手。切辣椒,在事後抽煙時,手沒洗乾淨,摸到嘴唇時沒感覺,但口渴時當舌頭沾到唇時辣到了。
3. 惡作據時把實驗用的溶液倒到別人的飲水裡。
穿實驗衣:這是2008年9月開始,由院長下達的規定。理論上應該要穿的,為的是[意外]要是真的發生了,有件實驗衣可以有一重保障。
實驗室裡是禁止飲食的。但是現在學生次文化裡的一個普遍現象是,人手一杯,人手一瓶飲水,而更別提特意在上課時用餐、吃點心等。
我想我以後會提一些意外,有道聽塗說的,有胡扯的,但重要的是有實際我經驗的。
1. 桌上的飲料:據說,有人在桌上擺飲料,在不經意間,錯拿了另個實驗用的瓶子,一口灌入實驗用的溶液。
2. 這是親身經驗,告訴我,隨時洗手。切辣椒,在事後抽煙時,手沒洗乾淨,摸到嘴唇時沒感覺,但口渴時當舌頭沾到唇時辣到了。
3. 惡作據時把實驗用的溶液倒到別人的飲水裡。
Subscribe to:
Posts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