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先預告,最好有2-3週的準備期,而更好的是在期初即讓同學準備,且於事先1-2週再提醒一次。
2. 報告方式及內容的限定:時間,題目,報告的內容(可開放式的主題或是限定式的內容)
3. 評分方式,這涉及了同學的準備方向,能先說明清楚有利於掌握同學報告及準備的方向。
4. 成效:最後助教應檢視成效,也是讓自己在帶領同學時有個明確的目標。
針對大一同學,報告的方式分為二種,口頭及書面。
there are sometimes some topics to note myself as well as he who surf here. the more details about the experiments are located in: http://sites.google.com/site/generalbotanicalexperiment/ please contact me to get the permission to view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草地植物. Show all posts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草地植物. Show all posts
Friday, January 2, 2009
Friday, December 19, 2008
海金沙具有世界最長葉子的植物
下面是我在2008.12.18發出問了高、李、謝、楊的一封信,
請教各位賢達:
今天看到一句話,有點震驚的感覺:
直至今年都還聽到有人說海金沙具有世界最長葉子的植物,
但我摘錄這個句子:(出處按連結)
The African raffia palm, Raphia regalis, has the longest leaves in the plant kingdom, extending up to 25 meters (83 feet) from the acaulescent trunk (上述連結網頁第六段最後一句。)
想請教各位的看法。
arthur
回覆的有高及楊:
海東青:
然後ㄋ
楊:
那海金沙的葉子有多長?
而我總結了再寄了封統合的信結大家作結論。
然後想要搞清楚二件事:
海金沙的莖在那裡?以及找叢海金沙,量一量其葉有多長。
請教各位賢達:
今天看到一句話,有點震驚的感覺:
直至今年都還聽到有人說海金沙具有世界最長葉子的植物,
但我摘錄這個句子:(出處按連結)
The African raffia palm, Raphia regalis, has the longest leaves in the plant kingdom, extending up to 25 meters (83 feet) from the acaulescent trunk (上述連結網頁第六段最後一句。)
想請教各位的看法。
arthur
回覆的有高及楊:
海東青:
然後ㄋ
你要說啥米?
那個"直至今年都還聽到有人說海金沙具有世界最長葉子的植物"很"震驚"的人是誰?
楊:
那海金沙的葉子有多長?
海金沙的葉子可難難以估計,因為它是有生長點的
我想棕梠科的葉子是沒有的吧
而我總結了再寄了封統合的信結大家作結論。
然後想要搞清楚二件事:
海金沙的莖在那裡?以及找叢海金沙,量一量其葉有多長。
Friday, November 21, 2008
一封關於草地植物調查的信
下列為一封給幾位同事的信,供日後參考:
關於月鈴學姐問到的草地植物調查。目前的做法,我分為幾個面相來說:
(順便給李老師參考)
大致上可以分二個部份:採標本、實地操作。
1. 教學實習:
依李老師的做法,每次從開始上課,我會採幾片草皮給小助教認識草的種類。
約4-5週後小助教大概可以認識約二十種最常見的種類。
採標本的部份通常只有最有興趣的幾個人會特別去注意到同學可能拿來問的部份。
而實做時,總有人可以撐起一片天(不然就大助教一肩扛起這片天)
2. 上課:
有些班會特別要求做標本的部份,其實這算是這堂課的別業,
與教學上的主題不太搭(若從留下証據標本來看則是必要的,看怎麼看這個課)。
如何製作標本+草地社會調查,後者都是在當堂課才讓學生知道,前者在第一堂課則開始運作。
3. 我的看法:
純就社會調查來做。
我覺得應該就取樣的意義、方法的基本精神來看,
最後才讓學生實地體驗為什麼草本植物社會要採用這樣的方法。
甚至可以就不同方法、材料(例如潮間帶的藻類社會、森林社會等)當作解說的例子。
上課時多少是以森林調查方法來看,變成課程的解說上會出現有原理,而與實做上有點差距的現象。
其實這涉及了整堂課的設計上的問題,我的立場是覺得學生通常不是那麼了解取樣的形式及意義。
而在講述森林的取樣方式,似乎有點跳過太多。
不過我的經驗畢竟不夠多,似乎可以再討論關於community 這個主題裡,應怎麼做。
來源: arthur |
收信: 萬威麟 , 楊月鈴 , 林雅萍 , 生科系李鳳鳴 |
日期: Thu, 20 Nov 2008 21:48:32 +0800 (CST) |
標題: 期中考題及關於草地調查的上課方法 |
關於月鈴學姐問到的草地植物調查。目前的做法,我分為幾個面相來說:
(順便給李老師參考)
大致上可以分二個部份:採標本、實地操作。
1. 教學實習:
依李老師的做法,每次從開始上課,我會採幾片草皮給小助教認識草的種類。
約4-5週後小助教大概可以認識約二十種最常見的種類。
採標本的部份通常只有最有興趣的幾個人會特別去注意到同學可能拿來問的部份。
而實做時,總有人可以撐起一片天(不然就大助教一肩扛起這片天)
2. 上課:
有些班會特別要求做標本的部份,其實這算是這堂課的別業,
與教學上的主題不太搭(若從留下証據標本來看則是必要的,看怎麼看這個課)。
如何製作標本+草地社會調查,後者都是在當堂課才讓學生知道,前者在第一堂課則開始運作。
3. 我的看法:
純就社會調查來做。
我覺得應該就取樣的意義、方法的基本精神來看,
最後才讓學生實地體驗為什麼草本植物社會要採用這樣的方法。
甚至可以就不同方法、材料(例如潮間帶的藻類社會、森林社會等)當作解說的例子。
上課時多少是以森林調查方法來看,變成課程的解說上會出現有原理,而與實做上有點差距的現象。
其實這涉及了整堂課的設計上的問題,我的立場是覺得學生通常不是那麼了解取樣的形式及意義。
而在講述森林的取樣方式,似乎有點跳過太多。
不過我的經驗畢竟不夠多,似乎可以再討論關於community 這個主題裡,應怎麼做。
Wednesday, November 5, 2008
隨意調查--校園植物
原來週四的服務課在中午之後開始,我這兩週就都提早到研一前去做"調查"。
這個"調查"是極簡陋的方式,由我一人獨力去做,花的時間到今天已是第二次約二個多小時(就研一前草地週圍而言)。至於到把那張研一的地圖填滿,還要調查1-2次,約3個小時吧。
這裡主要是記錄一下的調查方法(這算是方法嗎?)
時間
2008.10.30第一次
2008.11.06 第二次
地點:
木本植物:研一舍週邊,詳見[109研一]圖。草本植物在2008.11.06時,採即時觀察,主要是要記錄草本植物種類(侷限在大片草地上,停車場上水泥磚上未計)。
方法:
1. 先行由google earth列印出區域照片,按照片中的樹,現場予以記錄,粗估胸徑粗大者(>50公分者,但沒有用尺量)
2. 草本植物的部份,則由[109研一]圖所標示的範圍,粗估幾種植物的覆蓋度,主要是要收種類。未知的種類則再說。
3. 預計下次可能是下午去確認一下未知的草本種類。
這裡的觀察結果暫時放在 my site協作平台。
我還想做件事,就是plot出一些重要樹種的地圖。再說了
這個"調查"是極簡陋的方式,由我一人獨力去做,花的時間到今天已是第二次約二個多小時(就研一前草地週圍而言)。至於到把那張研一的地圖填滿,還要調查1-2次,約3個小時吧。
這裡主要是記錄一下的調查方法(這算是方法嗎?)
時間
2008.10.30第一次
2008.11.06 第二次
地點:
木本植物:研一舍週邊,詳見[109研一]圖。草本植物在2008.11.06時,採即時觀察,主要是要記錄草本植物種類(侷限在大片草地上,停車場上水泥磚上未計)。
方法:
1. 先行由google earth列印出區域照片,按照片中的樹,現場予以記錄,粗估胸徑粗大者(>50公分者,但沒有用尺量)
2. 草本植物的部份,則由[109研一]圖所標示的範圍,粗估幾種植物的覆蓋度,主要是要收種類。未知的種類則再說。
3. 預計下次可能是下午去確認一下未知的草本種類。
這裡的觀察結果暫時放在 my site協作平台。
我還想做件事,就是plot出一些重要樹種的地圖。再說了
Tuesday, November 4, 2008
Subscribe to:
Posts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