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待解. Show all posts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待解. Show all posts

Sunday, August 8, 2010

陽明山植物名錄20100808及其他注意事項

[2010.08.08] 列出陽明山植物名錄的來源、及等於是對於這個夏天想要做的事的一個開端,慢慢地,也是要趁我有時間有機會的時候,記錄下我的所見(植物及關於植物,以及由植物看台北郊山)。





請不要點這個圖,它只引導您到這張圖片。內文中的連結才是名錄所在。








陽明山植物錄,來自於陽明山國家公園網頁,因為園區極大,地區性的部份及近日的行程會另行整理。

我的相關行程:可參考下列二個連結:
我的打工行程(打工2010)、及登山記錄(北台北健行)

雜項:
1. 劉克襄:北台灣漫遊(上、下)據說內容有許多值得參考之處。

2. 現有的問題(大雜燴):
a. 名稱:南邦寮、阿柔洋;直潭山有無古稱?
b. 古道:幾個遺跡其實滿可疑的:
直潭山在近山頂有住家遺跡(墳),推測是另一側(近北邊),由地圖上看不出其分布的聚落之形成原因。當時沒有細究其可能的生活路徑,但現在想來似乎至少和新烏路上的無關,因為新店溪形成方便水路的關係,雖有可能運送山產,但又無其必要性?
最大片的遺跡應是南邦寮古道及菜公坑山古道,推測其聚落至少有數十戶人家(或可破百?)
再者是我對遺跡的判力差(沒有任何根砥),連是房屋基址或是水田而造的駁坎(?)都看不出來。第一次注意這樣的遺跡是在文山植物園裡。倒是在菜公坑山,住家附近出現的多數九芎讓人印象深刻。可惜,其年份約只有數十年(?)(胸徑都在50以下)。
菁桐古道(汐止至平溪)的歷史。
忽然覺得這些古道一定有其出口,例如菁桐古道為例,據說是把貨物由平溪(山裡),運到汐止(市場)。從這個觀點來看,菜公坑的出口應是三芝吧,而南邦寮則應是深坑。如此來看,直潭山就變得很有趣,因為其重要條包括了水路、陸路、高山族、平埔族與漢族的各種因素之交互作用。



View 打工2010 in a larger map 。尺度上有點問題,請直接另開視窗看古溝地圖。圖裡呈現的是南方的直潭山,在其西側是屈尺,上方則通到北宜公路那邊的聚落。直潭山南側相對於北側來看是陡峭多了。

c. 植物:步道有其狀況優劣,而一直很想做的事是界定出區塊(patches)的單位,我需要依此定義植被狀況,並找出特定的指標性植物。其實這都早有人說、乃至紀錄,但是似乎沒有人有系統整理,那就更遑論應用了。上述的九芎是一例。以山龍眼或是相思樹等某種特殊分布的植物的優勢狀況,藉以判斷森林之林相及森林性質,則是植物學家們最常用的方式。





Friday, October 23, 2009

光合作用的雜說

[2010.08.08]

[摘要] 光合作用是世上最重要的一個化學作用,但似乎這類知識太高深,以致於我也不甚了了...(我是說,學了一堆,但在應用上似乎就不是那麼常用?)
問題就來了:
光對人、生物、森林本身的影響?
也許有空要整理一下,抗光的機制、搶光機制。


[2009.10.25] 忽然想到在野外,大量的葉片吸取了過多的能量,結果會以熱或螢光、磷光的方式釋放出來,那麼我們身處森林時,這些釋放出的螢光、磷光其量對人、動物的影響是什麼?芬多精這種物質會否與之相關?這裡涉及到了植物面對過強的光、熱時,其調控的機制為何?
這時需要一點基本資料:1. 各種光對人體(其他生物)的影響 (especially about the physical or mental effects)。2. 人體(其他生物)對這些光波的反應?3. 光合作用受過強的光及熱,其植物體調控機制為何?

維基百科[英文版]有一說,最早由橡膠(polymer of
isoprene,2-甲基-1,3-丁二烯) 發現了植物藉產生這類的物質來形成霧氣抵禦強光。

一個來自助教的提醒信:實驗課的注意事項:

這是在第一次上課前(981學期),助教好心提醒同學的信。
我把一些要素以粗體深綠色表示。

1. 有些規定於第一堂課便已宣告,是否有需要再提醒一次?(預習小考、預習作業、實驗衣、攜筆記本及鉛筆、及時交作業)
2. 上課投影片的提供。

這些事做不做,其實是見仁見智,但是或許可以討論一下。



===原件======================================
各位同學好,

1.本週上課範圍為exp.2.植物細胞,
課前會小考,請大家預習並把課本後面的填圖填完
2.本週上課要穿
實驗衣,並攜帶筆記本及鉛筆(最好為2H)
3.
自我介紹的作業請在10/6前繳交
4.第一週光學顯微鏡的投影片已上傳到ceiba,需要者可自行下載

by XX助教

作業內容如下
1. 請同學簡單自我介紹 (綽號 畢業學校 興趣……) (100字以上) 2. 植物學相關的領域中,你最有興趣/ 最想了解的是什麼? (可參考普生課本或普植實驗指導,但不限於上面的內容)
3. 你最喜歡的實驗課上課方式為何?(對助教的帶領方式、上課的內容有什麼樣子的期待?)
請以Word檔完成作業後於繳交期限前上傳。 (若無法上傳 請寄至r98b44XXX@ntu.edu.tw)

繳交期限 10/1 14:00

不具胚乳的植物

不具胚乳的植物還滿多的!!!

MALPIGHIALES Martius

1. Salix

2. ERYTHROXYLACEAE Kunth

3. OCHNACEAE Candolle 之==>1. Ochnoideae Burnett之==>1B. Ochneae Bartling(亞屬或族?)


LAMIALES Bromhead


1. THOMANDERSIACEAE Sreemadhavan
2. LENTIBULARIACEAE Richard
3. ACANTHACEAE Jussieu==>Acanthoideae [Thunbergioideae + "Avicennioideae"]
4. BIGNONIACEAE Jussieu

Friday, December 19, 2008

海金沙具有世界最長葉子的植物

下面是我在2008.12.18發出問了高、李、謝、楊的一封信,

請教各位賢達:
今天看到一句話,有點震驚的感覺:
直至今年都還聽到有人說海金沙具有世界最長葉子的植物,
但我摘錄這個句子:(出處按連結)

The African raffia palm, Raphia regalis, has the longest leaves in the plant kingdom, extending up to 25 meters (83 feet) from the acaulescent trunk (上述連結網頁第六段最後一句。)

想請教各位的看法。
arthur

回覆的有高及楊:

海東青:
然後ㄋ
你要說啥米?
那個"直至今年都還聽到有人說海金沙具有世界最長葉子的植物"很"震驚"的人是誰?

楊:
那海金沙的葉子有多長?
海金沙的葉子可難難以估計,因為它是有生長點的
我想棕梠科的葉子是沒有的吧

而我總結了再寄了封統合的信結大家作結論。
然後想要搞清楚二件事:
海金沙的莖在那裡?以及找叢海金沙,量一量其葉有多長。

Saturday, December 13, 2008

實驗結果的呈現(presentation)

[2010.08.10] 把觀察結果予以精準地呈現及表達是個很重要,但一向被輕忽的部份。

在科學方法中,實驗是個基礎性的步驟,然而,在科學的訓練裡,實驗後的結果之呈現,在台灣似乎一向不太被重視。教授們在經過碩、博士的訓練後,加上其研究及學習的歷程後,似乎這就比較不成為問題,但對一個大學生而言,由於科學文章閱讀不夠豐富,加上沒有好好落實練習,在精準度及表達上,只有少數的學生能達到要求把觀察結果表達得很好。

原本要刪掉這則,但實在有其重要性,予以改寫及改變標題,當作可以繼續補充的一個議題:如何呈現實驗結果。

以普通植物學的一般內容而言,常遇到的實驗內容多是在形態學解剖學的觀察,因此觀察技巧需要被提及。下列以玉米的吸片為例。

1. 材料:例如觀察玉米的吸片時,應先瞭解"吸片"與"玉米"的關係(位置、形狀、大小、數量、功用.....等等)。
2. 工具:觀察之前,確定可利用哪些工具來幫忙達到目的(觀察玉米的吸片)。可能需要新鮮的材料或是必需有製好的玻片;放大鏡或顯微鏡;材料是否需要特殊的處理(浸潤、染色...)才能觀察?
3. 觀察標的:實地觀察時,確定能觀察到"吸片",這時如何確認已找到標的物?
4. 記錄:找到標的物後,應詃予以充份的觀察及記錄,尤其是其特徵及特性。

有了記錄,畢竟那是一份個人的"筆記",科學有個重要的部份,將"我觀察所得的知識",藉由與其他人的溝通與交流,而達到將知識傳播/分享。
當然這是個學習的過程,但這也應是訓練的一部份。


觀察的例子後續再增補。

Friday, November 21, 2008

夾竹桃在那裡?

台大有沒有夾竹桃?

當11月12日被問到那裡有夾竹桃時,第一個動作是去查胡哲明的校園植物,結果列出了下列的地點:

Nerium indicum Mill. 夾竹桃:游泳池東南(1),植標西(1);1號館南(1),活東(9)

當日就立即去看,但是都沒有看到,不過還需要再去確認。

結果是要問自己,那裡有夾竹桃?
基本上,從小學到中學,甚至在幾年前都還常看見,不過現在似乎極少見了。為什麼?再看看。(2008.11.21)


[2008.12.14] 在農場的網頁裡的農藝組有看到來竹桃,不過沒有去看她們究竟在那裡。

一封關於草地植物調查的信

下列為一封給幾位同事的信,供日後參考:

來源: arthur
收信: 萬威麟 , 楊月鈴 , 林雅萍 , 生科系李鳳鳴
日期: Thu, 20 Nov 2008 21:48:32 +0800 (CST)
標題: 期中考題及關於草地調查的上課方法

關於月鈴學姐問到的草地植物調查。目前的做法,我分為幾個面相來說:
(順便給李老師參考)

大致上可以分二個部份:採標本、實地操作。

1. 教學實習:
依李老師的做法,每次從開始上課,我會採幾片草皮給小助教認識草的種類。
約4-5週後小助教大概可以認識約二十種最常見的種類。
採標本的部份通常只有最有興趣的幾個人會特別去注意到同學可能拿來問的部份。
而實做時,總有人可以撐起一片天(不然就大助教一肩扛起這片天)

2. 上課:
有些班會特別要求做標本的部份,其實這算是這堂課的別業,
與教學上的主題不太搭(若從留下証據標本來看則是必要的,看怎麼看這個課)。
如何製作標本+草地社會調查,後者都是在當堂課才讓學生知道,前者在第一堂課則開始運作。

3. 我的看法:
純就社會調查來做。
我覺得應該就取樣的意義、方法的基本精神來看,
最後才讓學生實地體驗為什麼草本植物社會要採用這樣的方法。
甚至可以就不同方法、材料(例如潮間帶的藻類社會、森林社會等)當作解說的例子。

上課時多少是以森林調查方法來看,變成課程的解說上會出現有原理,而與實做上有點差距的現象。

其實這涉及了整堂課的設計上的問題,我的立場是覺得學生通常不是那麼了解取樣的形式及意義。
而在講述森林的取樣方式,似乎有點跳過太多。
不過我的經驗畢竟不夠多,似乎可以再討論關於community 這個主題裡,應怎麼做。


Wednesday, November 5, 2008

隨意調查--校園植物

原來週四的服務課在中午之後開始,我這兩週就都提早到研一前去做"調查"。
這個"調查"是極簡陋的方式,由我一人獨力去做,花的時間到今天已是第二次約二個多小時(就研一前草地週圍而言)。至於到把那張研一的地圖填滿,還要調查1-2次,約3個小時吧。

這裡主要是記錄一下的調查方法(這算是方法嗎?)

時間
2008.10.30第一次
2008.11.06 第二次

地點:
木本植物:研一舍週邊,詳見[109研一]圖。草本植物在2008.11.06時,採即時觀察,主要是要記錄草本植物種類(侷限在大片草地上,停車場上水泥磚上未計)。

方法:
1. 先行由google earth列印出區域照片,按照片中的樹,現場予以記錄,粗估胸徑粗大者(>50公分者,但沒有用尺量)

2. 草本植物的部份,則由[109研一]圖所標示的範圍,粗估幾種植物的覆蓋度,主要是要收種類。未知的種類則再說。

3. 預計下次可能是下午去確認一下未知的草本種類。

這裡的觀察結果暫時放在 my site協作平台

我還想做件事,就是plot出一些重要樹種的地圖。再說了

Tuesday, November 4, 2008

草本植物亂記

這些暫時放在這裡的,找機會是要放到my site去的。

昨天有學生來問幾種要交的標本,
黃鵪菜、雞兒腸、鵝兒腸、繖花龍吐珠、通泉草、

今天我有印象的有:

Saturday, November 1, 2008

some problems to solve

2008.11.01
There are some questions to be solved in the experiments
1. the terms of phases in meiotic ProphaseI: leptonema, zygonema, pachynema, dioplonema, diakinesis.
2. dyes used in these experiments
3. slides making methods
4. materials
5. solvents
......

diakinesis: [台大實驗手冊]: 肥厚期;[yahoo dictionary]: 絲球期
leptonema: [yahoo dictionary]: lepto- 表示"細小";"瘦";"薄";-nema,字典沒有,但有下列的字可供參考:nematode(線蟲)


Saturday, September 13, 2008

尺度......


[2009.10.24] 原本這是出現在另一個部落裡的東西,直接把連結放這裡就好了,連來連去是一種虛耗的過程。




===原版===============================
arthurSilva: 萬物的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