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arthur |
收信: 萬威麟 , 楊月鈴 , 林雅萍 , 生科系李鳳鳴 |
日期: Thu, 20 Nov 2008 21:48:32 +0800 (CST) |
標題: 期中考題及關於草地調查的上課方法 |
關於月鈴學姐問到的草地植物調查。目前的做法,我分為幾個面相來說:
(順便給李老師參考)
大致上可以分二個部份:採標本、實地操作。
1. 教學實習:
依李老師的做法,每次從開始上課,我會採幾片草皮給小助教認識草的種類。
約4-5週後小助教大概可以認識約二十種最常見的種類。
採標本的部份通常只有最有興趣的幾個人會特別去注意到同學可能拿來問的部份。
而實做時,總有人可以撐起一片天(不然就大助教一肩扛起這片天)
2. 上課:
有些班會特別要求做標本的部份,其實這算是這堂課的別業,
與教學上的主題不太搭(若從留下証據標本來看則是必要的,看怎麼看這個課)。
如何製作標本+草地社會調查,後者都是在當堂課才讓學生知道,前者在第一堂課則開始運作。
3. 我的看法:
純就社會調查來做。
我覺得應該就取樣的意義、方法的基本精神來看,
最後才讓學生實地體驗為什麼草本植物社會要採用這樣的方法。
甚至可以就不同方法、材料(例如潮間帶的藻類社會、森林社會等)當作解說的例子。
上課時多少是以森林調查方法來看,變成課程的解說上會出現有原理,而與實做上有點差距的現象。
其實這涉及了整堂課的設計上的問題,我的立場是覺得學生通常不是那麼了解取樣的形式及意義。
而在講述森林的取樣方式,似乎有點跳過太多。
不過我的經驗畢竟不夠多,似乎可以再討論關於community 這個主題裡,應怎麼做。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